哨棒的拼音、解释、组词

哨棒的简介:

shào bàng
1.行路防身的长木棍。

  • AI解释

词语解析

哨棒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名词,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在古代小说如《水浒传》中较为常见。在这些故事里,“哨棒”通常指的是打斗时使用的武器,由竹子或其他轻便材料制成。它是一种比较短小的、便于携带的棍棒式武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取用。在现代语境下,“哨棒”虽然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景或文学创作中仍能见到它的身影。

造句

  1. 李逵手握一杆哨棒,威风凛凛地走在梁山好汉之中。
  2. 在那个时代,许多英雄豪杰手持哨棒,保卫家园与乡邻的安全。
  3. 小说《水浒传》中描述了鲁智深在五台山上打虎时也曾使用过哨棒。
  4.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他随身携带了一根轻便的哨棒作为自卫工具。
  5. 在古代小说里,许多英雄人物手持一杆哨棒,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

分词解释

shào

1 巡逻,警戒防守的岗位:~兵。~卡(qiǎ ㄑㄧㄚˇ)。~所。岗~。放~。2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历代标准不一。3 一种小笛:~子。4 用口吹出的高尖音:口~儿。5 鸟叫。

bàng

1 棍子: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hè)。2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