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三叨四的拼音、解释、组词

唠三叨四的简介:

lào/láo sān tāo/dāo sì
1.犹言絮絮叨叨。

  • AI解释

《唠三叨四》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啰嗦、重复,不断地絮叨或叮嘱。这个成语体现了说话人的某种性格特点或者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通常带有负面色彩,意味着说话的人过于冗长或者过于在意细节。

【详细解释】 - 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口语表达习惯,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反复说同样事情、言语繁复无休止的人。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说话的方式,尤其是在日常对话中,对方频繁重复自己的观点或担心某个问题,让人感到厌烦时使用此成语。

【造句】 1. 小明的妈妈是个典型的“唠三叨四”的人,每次出门前都要反复叮嘱他带伞、穿外套,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件小事。 2. 在会议上,小张的建议被一个“唠三叨四”的同事打断了多次,因为对方一直在强调同样的观点。 3. 虽然我提醒过他好几次关门要轻手轻脚,但他的妈妈还是习惯性地在他耳边“唠三叨四”,以至于他在家中如履薄冰。 4. 王阿姨是个典型的“唠三叨四”型人物,在和别人交谈时,她总是忍不住去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让人感觉有些厌烦。 5. 朋友聚会的时候,小李的妈妈因为过于“唠三叨四”,不停地谈论她的生活琐事,使得其他人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与对象的选择,因为它常常带有批评或不满的情绪。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或是建议某人注意某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使用,以避免给人留下啰嗦的印象。

分词解释

lào,láo

方言,说话,闲谈:有话慢慢~。~扯。~嗑。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tāo,dāo

1 承受:~光。~扰(谢人款待的话)。~陪。2 同“饕”,贪。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