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逋的拼音、解释、组词
责逋的简介:
zé/zhài bū
1.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1.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 AI解释
词语解析
责逋: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中国古代法律或官僚体系中的术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没有按时或者未完全履行其应尽的责任或义务的行为。“责”在这里指的是职责、责任,“逋”意味着拖欠、未及时支付或完成。整个词在古代多用于描述官员未能按期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情况。
造句
- 古文式句子:
-
“若非吏胥之懈怠,何以使地方税赋责逋不断?”
-
现代中文语境下句子:
-
因为疏忽大意,他多次被上级批评指责,甚至有“责逋”的嫌疑。
-
项目管理中的情况:
-
在这次项目中,由于某些环节出现了延迟,团队成员受到了项目经理的“责逋”警告。
-
官场场景描述:
-
此次审计发现,部分地方官员在财政上存在“责逋”,需追究责任并进行整改。
-
管理学语境中的使用:
- 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如果某个部门未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会被指责为“责逋”。
这些句子虽然有些是古文式表达,但通过现代语言的调整和情境的设定,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责逋”。
分词解释
责
zé,zhài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任。尽~。负~。职~。专~。~无旁贷。2 要求:~求。~令。~成。3 指摘过失:求全~备。~怪。斥~。~罚。谴~。4 质问,诘(jié)问:~问。~难。~让。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