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学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附学生的简介:
fù xué shēng
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附学生”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标准术语,它看起来像是由“附加”和“学生”两个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词。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组合可能出现在非正式场合或者特定情境下,但如果没有明确的上下文或定义,很难准确理解其具体含义。
不过,根据你提供的词语结构推测,“附学生”可能是用来描述一种学生身份状态的附加条件、补充说明或者是某种特殊的学生群体。为了给出更具体的解释和例子,我将假设一些常见的场景来构建几个造句:
- 语境:学校管理
-
在新学期开始时,所有“附学生”都需要完成入学注册手续。
-
语境:教育政策
-
教育部计划为“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资源和支持。
-
语境:学术研究
-
研究者对“附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深入调查。
-
语境:课程设计
-
为了更好地满足所有类型的学习需求,学校开设了专门针对“附学生”的选修课。
-
语境:社会活动
- 社区举办了一个特别的夏令营,欢迎来自不同背景的“附学生”参加。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词语结构的理解构建出来的,并不代表实际存在的语言用法。如果你有具体的上下文或者想要了解的标准术语,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于给出更加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附
fù
1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2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3 捎带:“一男~书至”。4 靠近:~近。~耳低言。5 依从:依~。归~。趋炎~势。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