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的拼音、解释、组词

蹋顿的简介:

tà dùn/dú
1.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汉献帝时,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曹操击败于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 2.犹跌倒。

  • AI解释

蹋顿》,在历史文献中,这个词语通常指代的是“蹋顿”,是东汉末年乌桓族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在古代中国史书中,如《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有提及“乌桓大帅蹋顿”。据记载,他率领乌桓人与袁绍、公孙瓒等势力发生过多次冲突和对抗。这里的“蹋顿”更多地被当作一个部落领袖的名字或称谓使用。

对于《蹋顿》的具体解释: - 蹈顿是古代少数民族乌桓族中的首领名。 - 在历史上,他以其勇猛著称,并且在与汉朝及其盟友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下面提供五个含有“蹋顿”这一词语或概念的造句:

  1. 《三国演义》中描绘了著名的战役“蹋顿之战”,这场战斗反映了乌桓部族和汉朝之间的激烈冲突。
  2. 历史学者常常研究关于“蹋顿”的故事,以了解东汉末年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3. 蹈顿作为乌桓族的领袖,在当时的东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
  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成语虽然与历史人物无关,但用来形容找到答案或者解决问题时感到意外发现的状态,正如在研究中突然“踏破了”关于“蹋顿”的谜团一样。
  5. 通过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对“蹋顿”的描绘,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古代北方民族的英勇形象。

请注意,上述造句中的最后一个句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使用“蹋顿”一词,而是为了展示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怎样提及这个历史人物。

分词解释

1 踏:“舞辄数十人相随,~地为节。”2 踢:“穿域~鞠”(“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dùn

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3 叩,跺:~首再拜。4 处理,设置:安~。整~。5 疲乏:困~。劳~。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7 次:三~饭。8 同“ 钝 ”,不锋利。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