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寒金的拼音、解释、组词

辟寒金的简介:

pì hán jīn
1.相传三国魏明帝时﹐昆明国进贡嗽金鸟﹐鸟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谓之"辟寒金"。见晋王嘉《拾遗记.魏》。唐许浑《赠萧炼师》诗﹕"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宋李清照《浣溪沙》词﹕"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守宫砂点臂犹红﹐衬阶苔履痕空緑﹐辟寒金照腕徒黄。"一说﹐嗽金鸟居于避寒台﹐故鸟所吐之金谓之"辟寒金"。参阅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一说﹐鸟不畏寒﹐故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

  • AI解释

辟寒金》是一个典故,出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这个词汇主要用来形容极其珍贵或稀有的物品,尤其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常常用作比喻,表示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

词义详解: - 辟寒金:“辟”意为“躲避”,“寒”指寒冷,“金”是贵重金属。“辟寒金”在字面意义上是指能够抵挡寒冷的金银制品。但这个词语更多的时候被用来形容极为珍贵或稀有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财富、地位或者某种特殊的价值。

5个造句:

  1. 看这枚戒指上的宝石光彩夺目,如同辟寒金一般珍贵。
  2. 在古代诗词中,“辟寒金”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稀世之宝或价值连城的古董。
  3. 这件辟寒金打造的手工艺品不仅工艺精湛,还象征着家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荣耀。
  4.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用“辟寒金”来直接指代贵重物品,但在现代文学中,它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比喻手法使用。
  5. 从古至今,“辟寒金”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请注意,由于《辟寒金》更多是作为文学象征而非实际名词存在,在现代日常语境中较少直接用于描述具体实物。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这一词汇在古代文坛上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

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jīn

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现~。基~。挥~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8 中国朝代名:~代。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