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项的拼音、解释、组词
拗项的简介:
niù xiàng
1.《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郑余庆,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余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1.《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郑余庆,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余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 AI解释
词语“拗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其含义可能较为特殊或具有地方特色。从字面分析,“拗”有固执、不顺的意思;“项”,在某些方言里与头颈相关,但单独使用时更多是指脖子这一部位。结合这两个词来看,“拗项”这个词可能指的是一个固执的、倔强的人或是某种难以改变或适应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指人:形容某个人性格坚韧不拔、极其固执。 2. 比喻情况: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坚决不愿改变或妥协的状态或情况。
由于“拗项”并非广泛使用的词语,且没有找到明确的古代文献解释与之完全匹配的含义。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有地域色彩或者方言特色,并非所有场合都能适用。若用于正式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建议先确保对方理解此词的具体意思。
造句: 1. 尽管朋友们多次劝说,他还是坚持己见,简直就是个拗项的人。 2. 改变他的习惯需要很大的努力,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改变的拗项之人。 3. 在讨论公司新政策的时候,老张总是提出一些拗项的要求,让大家都感到头疼。 4. 这家公司老板性格倔强,做事喜欢拗项,但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5.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自己的态度,真不愧是个拗项之人。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根据“拗项”可能的含义进行的推测性创作,并非固定用法。在实际使用中应当注意语境与对象是否合适。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