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籴的拼音、解释、组词
收籴的简介:
shōu dí
1.收购粮食。
1.收购粮食。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收籴(dī)
-
词条含义:收籴是指政府或民间在粮食短缺时,通过收购和购买的方式储备粮食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较为常见。
-
背景与历史意义:
- 收籴主要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歉收,或者战争、饥荒等情况下的粮价波动问题。
- 在古代,收籴可以分为官府收籴和民间自发的收籴两种形式。其中,政府通常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确保粮食的储备,防止粮价暴涨暴跌。
造句
-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旱,政府决定启动紧急收籴措施以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受影响。
-
在那个饥荒频发的时代,富商和地主们常常通过收籴的方式囤积粮食以待价格上涨时高价卖出获利。
-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国家会在某些地区实施特别的收籴政策来保障军粮供应,避免因战乱而引发的粮食短缺问题。
-
当地官员意识到今年可能会遇到严重饥荒,于是着手安排大规模的收籴行动以备不时之需。
-
民间自发形成的收籴组织在历史上起到了稳定市场、平抑粮价的重要作用,在关键时刻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分词解释
收
shōu
1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2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3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4 招回:~兵。~港。5 聚,合拢:~容。~理。~集。6 结束:~尾。~煞。~盘。7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8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