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报的拼音、解释、组词

新中华报的简介:

xīn zhōng huá/huà/huā bào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前身是《红色中华》。1937年1月改现名。三日刊。在延安出版。1941年5月与《今日新闻》合并改组为《解放日报》。

  • AI解释

新中华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一份政治报纸,主要由中共中央北方局主持发行。这份报纸旨在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和卖国行径,并鼓舞民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详细解释

  • 创刊背景:《新中华报》成立于1938年4月2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影响力,创办了这份报纸。
  • 发行目的:报纸通过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形式,广泛传播抗日救亡思想,促进民众觉醒,争取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共同参与抵抗外敌的侵略。
  • 内容特色:它不仅关注国内政治动态,还积极报道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情况,并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广大读者群。

造句

  1. 抗日战争期间,《新中华报》在国统区发行了大量抗日文章和评论,成为民众了解时局、凝聚抗战意志的重要渠道。
  2. 研究《新中华报》的文献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如何开展舆论斗争。
  3. 通过研究《新中华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人们对抗日救亡运动的态度和认知。
  4. 在那些艰苦岁月里,许多爱国人士从《新中华报》上获取了鼓舞人心的信息和支持力量。
  5. 这份报纸在当时不仅对民众有深远影响,在学术界也成为研究中国抗战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

分词解释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huá,huà,huā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2 精英:精~。含英咀(jǔ)~。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4 繁盛:繁~。荣~富贵。5 奢侈:浮~。奢~。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9 指时光:年~。韶~。

bào

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