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淹一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淹淹一息的简介: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奄奄一息」。见「奄奄一息」条。
2. 此处所列为「奄奄一息」之典源,提供参考。 晋.李密〈陈情表〉(据《三国志.卷四五.蜀书.邓张宗杨传.杨戏》裴松之注引)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愍,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猥蒙1>拔擢,宠命2>优渥,岂敢盘桓3>,有所希冀?但以刘4>日薄西山5>,气息奄奄6>,人命危浅,朝不虑夕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8>不敢废远。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注解〕 (1) 猥:音ㄨㄟˇ,辱,谦词。本作「过」,过分之意。 (2) 宠命:恩命。 (3) 盘桓:犹徘徊,有观望不前的意思。 (4) 刘:指李密之祖母刘氏。 (5) 日薄西山:落日迫近西山,比喻残生将尽。薄,迫。见「日薄西山」。 (6)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绝。奄奄,微弱的样子。 (7) 朝不虑夕:比喻情况危急,不能作长远的打算。见「朝不虑夕」 (8) 区区:自称的谦词。
3. 此处所列为「奄奄一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奄奄一息」原作「气息奄奄」,出自晋.李密〈陈情表〉。晋武帝想召李密入宫做事,但从小抚养他长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亲自照顾祖母安享天年,于是写了这篇〈陈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说祖母已九十六岁,生命已将到尽头,仅留下最后一口气,随时都有离开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过世后再出来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样子,常与「气息」连用,表示呼吸极其微弱,快要断气之意,后世还有「奄奄残息」、「奄奄余息」、「残息奄奄」等词。明代以后,则以「奄奄一息」最常见用。
1. 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淹淹一息,归天去了。」也作「一息奄奄」、「奄奄一息」。
词语:淹淹一息
释义: “淹淹一息”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或物气息奄奄、几乎到了绝境或濒临死亡的状态。这个词中的“淹淹”表示状态的持续和缓慢,“一息”指最后一口气。
- 词源与用法: 一般用于描述临终的人或者是处于极端危险边缘的事物。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情感色彩,常用来表达一种即将结束或极度脆弱的状态。
造句:
- 医生们尽了全力抢救那位老人,但他的身体已到了“淹淹一息”的地步。
- 在洪水泛滥的灾区,许多幸存者只能靠最后一口淡水维持生命,情况令人担忧,几乎达到“淹淹一息”。
- “淹淹一息”的病危病人在医生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逐渐恢复了生机。
- 由于长期缺乏食物与水源,“淹淹一息”的野兽们在荒原上艰难地寻找着生存的机会。
- 战争结束前,士兵们几乎“淹淹一息”,但最终获得了胜利的消息。
以上造句展示了“淹淹一息”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yān
1 浸没(mò):水~。~没(mò)。~灌。2 皮肤被汗液浸渍:胳肢窝被汗~得又痛又痒。3 广:~博。~通。~贯(渊博而贯通)。~雅(渊博高雅)。4 滞,久留:~留。久~。~滞。~月(滞留一月)。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xī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