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嫉的拼音、解释、组词

深恶痛嫉的简介:

shēn wù tòng jí
嫉:憎恨。极其厌恶、痛恨。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深恶痛绝」。见「深恶痛绝」条。

2. 此处所列为「深恶痛绝」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下》《孟子.尽心下》:「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1>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注解〕 (1) 亲就:接近。

3. 此处所列为「深恶痛绝」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治儒术之道,提倡王道、仁义、轻功利以及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尽心章句下〉里有一段孟子引录孔子的话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原文意思是说:「有人经过我家门前,但不进来屋里坐坐,而我不会感到遗憾的,只有对乡愿的人才会如此吧!因为乡愿是德之贼!」「乡愿」这种人是「刺之无所刺,非之无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没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孔子最厌恶这种人。南宋理学家朱熹对于这段话的注释是:「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他认为孔子对乡愿过门不入并不觉遗憾,反以能不见、不接近他们感到庆幸,可见他对这种人是多么厌恶。后来「深恶痛绝」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厌恶、痛恨到极点。

1. 厌恶、痛恨到极点。《野叟曝言》第三八回:「汝弟平日所深恶痛嫉者,是异端惑世,宦寺擅权。」也作「深恶痛诋」、「深恶痛恨」、「深恶痛疾」、「深恶痛绝」。

词语详解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

  • 释义:形容对某事物或行为极其厌恶,感到极度反感。
  •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文公十六年》,原文为“吾知楚之必亡也,子婴子而深恶之”。这里的“深恶”是说非常憎恨的意思,“痛疾”则是指非常憎恶。
  • 用法:一般用来描述对某种行为或事物的极度厌恶之情。常用于书面语中。

造句

  1. 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令他深恶痛疾,决定向上级反映情况。
  2. 对于某些人不尊重法律的态度,他感到深恶痛疾。
  3. 政府官员对于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以消除这种深恶痛疾的社会现象。
  4. 在这次反腐斗争中,他对那些贪污受贿的行为深恶痛疾,坚决支持正义的力量。
  5. 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她对那些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深恶痛疾。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深恶痛疾”的使用方法,也反映了这一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分词解释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

è,wù,ě,wū

1 不好:~感。~果。~劣。~名。丑~。2 凶狠:~霸。~棍。险~。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tòng

1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肚子~。~风。~痒(a.喻疾苦,如“~~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2 悲伤:悲~。哀~。~楚。~惜。~不欲生。3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击。~悼。~责。~快。~改前非。

1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妒。~恨。~羡。2 憎恨:~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