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脱的拼音、解释、组词

浑脱的简介:

hún tuō
1.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 2.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如"人浑脱"等。 3.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 4.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 5.谓浑然天成,无人工痕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 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 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 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浑脱》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且没有统一的解释。通常它并非正式词汇或常用成语。根据一些历史文献和古籍资料,“浑脱”有时用作古代的一种皮囊或者器具的名称,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古代意义

  1. 皮囊: 在某些古代文献中提到“浑脱”,是指一种以动物皮制成的容器,用于储存液体或其他物品。如唐代诗人韦庄在《浣溪沙》中有句:“玉碗清寒珠落盘,浑脱酒浓香满川”。

  2. 兵器或盔甲: 另外,“浑脱”也可能指古代的一种兵器或者盔甲。有记载称它是用皮革制成的防护装备或武器。

  3. 马具: 也有说法认为“浑脱”指的是古时候用于装马尿的容器,形状类似皮袋。

现代含义

在现代语境下,“浑脱”的使用频率非常低,且没有固定明确的意义。不过在一些文学创作或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境中可能会被用到,用来营造古代或异域风情的氛围。

造句示例

  1. 古代人们常常用浑脱这种皮囊来装酒。
  2. 在古代战场上,战士们有时候会使用浑脱制作简易的防护盔甲抵御箭矢攻击。
  3. 韦庄在《浣溪沙》中的句子暗示了“浑脱”也是一种可以饮酒的容器。
  4. 王家小史常常沉迷于阅读古文,每当他描绘古代生活场景时总是爱用一些如“浑脱”这样的词汇来增加历史感。
  5. 为了更加真实地再现古战场,导演要求演员们穿着用浑脱皮制成的盔甲进行演出。

请注意,“浑脱”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情景可能根据不同的文献资料有所不同。上述信息基于现有资料整理而成,并非绝对准确或全面。

分词解释

hún

1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3 全,满:~身。~然。4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5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6 姓。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