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守臣的简介:
shǒu chén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 AI解释
《守臣》这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地方长官或负责某一区域管理的官员。这类官员在古代通常具有行政、军事等多重职责,具体职能可能因时代和地区而异。
详细解释:
- 守臣:古代对某个特定地区负责治理和维护秩序的地方长官或高级官员的一种称呼。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守臣”的称谓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在宋代,“知州”、“知府”等都可能是“守臣”的具体职位名称。
- 守臣通常会承担管理地方政务、处理民众事务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多种职责。
造句:
- 宋朝时期,许多文人学者被任命为各地的守臣,在治理区域时常常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人文关怀。
- 明代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派遣了大量的守臣前往管理,以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
- 唐太宗在平定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后,委派多名守臣在当地驻守,确保了边境的安宁与繁荣。
- 清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设置了大量的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并任命了相应的守臣来负责这些地区的治理工作。
- 古代的守臣不仅需要处理日常政务,还要在危机时刻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他们往往备受民众尊敬。
以上是关于“守臣”的解释及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守
shǒu
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2 看管:看~。~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4 遵照:遵~。~法。~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6 呆在一起:厮~。7 节操:操~。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臣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