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的拼音、解释、组词

均田的简介:

jūn tián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 AI解释

词语解释:均田

均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一政策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但真正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是在唐朝初期。均田制在唐代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土地制度,并持续推行了近三百年。

根据唐初的《均田令》,政府会对所有公民(包括农民、贵族、官僚等)按照年龄和性别给予相应的土地分配,以确保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此外,为了保护耕地不被过度开发或无序占用,均田制还规定了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实行征税,并且限制了皇室与大贵族对大量土地的占有。

造句

  1. 唐代初期实施的均田政策,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粮食产量。
  2. 在推行均田制度的过程中,政府对不同阶层的人口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和分类。
  3. 学者们通过研究唐代的《均田令》,进一步理解了这一土地分配机制的具体内容与影响。
  4. 由于实行了均田制,农民获得了稳定的耕作地,从而得以改善生活水平。
  5. 历史上,均田制度曾被用来作为调节社会财富不平等的一种手段。

分词解释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