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邑的拼音、解释、组词

奉邑的简介:

fèng yì
1.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俸"。

  • AI解释

奉邑》这个词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或者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奉邑:在古代中国,是指由皇帝赏赐给官员或贵族的土地及其附带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土地可以用于耕种、出租等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收益主要用于祭祀、招待宾客或其他官方用途,并不直接归于个人私有,而是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和礼仪。

造句示例:

  1. 古代中国的官员常常因为勤政有功而获得奉邑作为奖励。
  2. 据史书记载,周朝初期便确立了赐予诸侯奉邑的制度以巩固统治。
  3. 虽然拥有奉邑的权利和义务繁多,但许多文人士大夫仍视之为极大的荣耀。
  4.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到了宋元时期,奉邑逐渐演变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涵盖了更多种类的土地资源。
  5. 奉邑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

分词解释

fèng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4 信仰:信~。素~佛教。5 供养,伺候:~养。供~。侍~。6 姓。7 古同“俸”,薪金。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