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省户的简介:
shěng/xǐng hù
1.宫门;禁门。 2.泛指门下﹑中书诸省。
1.宫门;禁门。 2.泛指门下﹑中书诸省。
- AI解释
词语“省户”在中国古代指地方官府对辖区内的民户进行管理、登记和稽查的一种制度或行为。具体而言,这涉及到对居民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家庭成员等)、经济情况及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登记和调查,并据此征收赋税、徭役等。这一制度在封建时代较为常见,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掌握人口流动与财富分配的情况,以便于统治。
由于“省户”主要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并不直接应用于现代汉语的日常表达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 古代政府为加强地方管理而实行的一种户籍管理制度。
- 对某个区域进行人口统计及税务征收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五个使用“省户”一词造句的例子(为了更贴近现代语境,采用了“调查户口”的替代表达):
- 在古代的官府中,省户是一项重要的职责,确保了税收和劳役的有效分配。
- 县令在新任期内首先着手进行省户工作,以准确掌握本县居民的情况。
- 古代统治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省户调查来了解民间疾苦,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 每逢征税之时,官府便会派遣官员深入村寨开展大规模的省户调查。
- 虽然我们现在不再使用“省户”这个词语,但类似的信息收集工作在现代社会仍然非常重要。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省户”这个词通常不会直接使用,而是通过相关词汇如“户口登记”、“人口普查”等来表达相同的概念。
分词解释
省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户
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