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阴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碑阴文的简介:
bēi yīn wén
1.写或刻在碑背面的文字。汉代碑阴文大多数是门生﹑故吏﹑撰书人以及石工的题名。唐代开始,才在碑背面作题记等文字。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碑阴文》。
1.写或刻在碑背面的文字。汉代碑阴文大多数是门生﹑故吏﹑撰书人以及石工的题名。唐代开始,才在碑背面作题记等文字。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碑阴文》。
- AI解释
《碑阴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指的一种特定类型的铭文,特指镌刻在石碑背面的文字。由于古代的许多石碑往往在正面刻有更为显眼、重要的文字,如碑首、标题或正文内容等,而将一些次要的信息或者细小的内容(比如题名、撰文者、书丹者、立碑时间、立碑人信息等)书写于背面,即所谓的“阴”。这些文字因为位置较隐蔽,往往被忽视。
详细解释:
- 位置:通常位于石碑的背面。
- 内容:一般包括撰写者、雕刻者的姓名及生平简介,立碑的时间、地点以及一些辅助信息等。
- 作用:虽然不如正面的文字那么显要,但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造句示例:
- 史学家在查阅古籍时发现,许多重要的碑刻文献不仅碑阳面记载了大量史料,连碑阴文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 这块碑的碑阴文记录了当年建此碑的人名和立碑的具体时间,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线索之一。
-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研究者们常常需要仔细分析碑阳与碑阴上的文字风格差异。
- 在考古现场,专家们不仅发现了正面的铭文内容,还特别注意到了背面那些不为人知的碑阴文记录。
- 虽然碑阴文往往不如碑阳面那么显眼,但它们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碑阴文》这一术语。
分词解释
碑
bēi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tà )。~帖。~林。里程~(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
阴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2 指“月亮”:太~(月亮)。~历。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10 指时间:光~。惜寸~。11 生殖器:~部。~道。~茎。~囊。12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