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裾的拼音、解释、组词
牵裾的简介:
qiān jú
1.牵拉着衣襟。 2.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1.牵拉着衣襟。 2.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 AI解释
词语“牵裾”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拉住别人的衣襟,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动作或情态。这里的“裾”是衣服下摆的意思。“牵裾”这一动作常常用来描绘古代女子温婉、羞涩、娇柔的一面,或是表达一种委婉的挽留之意。
详细解释:
- 词源与释义:
- “裾”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衣裳下垂之幅”,特指衣服的下摆部分。
-
“牵”有拉、拽的意思,在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动作的情态。
-
文化背景:
-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宫廷或贵族家庭之中,女性服饰繁复,裙子往往很长。当她们欲挽留某人时,可能会轻轻拉住对方的衣襟,以此表达情感或者试图阻止某事的发生。
-
象征意义:
- “牵裾”这一动作常带有温柔、婉转的情感色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来描绘女子柔情似水的一面。它不仅是一种肢体语言,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造句示例:
- 她轻轻一扭身,裙裾飘起,像是在轻挽时光,最后却仍只是“牵裾”不前。
- 在那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她只余下一个温柔的身影,在月光下轻轻“牵裾”,似乎想拉住时间的脚步。
- 诗人笔下的女子,仿佛是那晚风中轻轻“牵裾”的身影,轻柔而不可触及。
- 她轻轻地“牵裾”了一下,像是想要挽留即将离别的人,却也只是一瞬间的温柔。
- 这幅画中,女子身着古装,裙裾飘扬,仿佛在低语间轻轻“牵裾”,表达了她对过往岁月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分词解释
牵
qiān
1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2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