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于一篑的拼音、解释、组词
亏于一篑的简介:
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功亏一篑」。见「功亏一篑」条。
2. 此处所列为「功亏一篑」之典源,提供参考。 《书经.旅獒》呜呼!夙夜1>罔或不勤2>。不矜3>细行,终累4>大德。为山九仞5>,功亏一篑6>。允迪兹7>,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8>。 〔注解〕 (1) 夙夜:从早到晚。 (2) 罔或不勤:无有不勤;没有不勤奋的时侯。 (3) 矜:谨慎、注意。 (4) 累:连累使受损害。 (5) 九仞:比喻已接近完成的高度。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为一仞。 (6) 篑:盛土的竹器。 (7) 允迪兹:如果真能这样做。允,果真。迪,实践。兹,此。 (8) 世王:世世代代君临天下。王,音ㄨㄤˋ。
3. 此处所列为「功亏一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来进贡。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进贡了几只土产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王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不要珍惜异物,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如果不注意小节,最后会连累大德,就像堆积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篑土了,却不肯复上去而放弃,功败垂成,这实在太可惜了。「功亏一篑」出现在这席话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词语“亏于一篑”出自《礼记·坊记》,原句为:“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之,难也;舍之,易也。其有功者,必不终始;其无功者,必至一篑而止。”这里强调的是在即将完成一件大事时因疏忽大意或者懈怠放弃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亏于一篑”中的“篑”指的是垒土用的小筐子。“亏”在此处是“亏欠、缺少”的意思。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即使已经做了大部分的努力,如果因为一点小的失误或放纵而停止不前的话,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
造句
- 小明每天都在练习钢琴,几乎每天都有进步,但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熬夜玩手机,结果导致了他在考场上发挥失常,功亏一篑。
- 老王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快成功退休了,但在距离目标只差最后一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提前退休,真是功亏一篑啊。
- 我们项目组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但是就在最后关头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这真是让人遗憾的功亏一篑呀。
- 小李在公司工作多年,业务能力非常强,但他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每次到关键时刻都因为一点小事而松懈下来,真是令人惋惜的功亏一篑。
- 这次比赛我们班几乎可以稳操胜券了,可是最后对方队的一个关键失误反而使我们功亏一篑,失去了本属于我们的胜利。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亏于一篑”主要强调在快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因为一些细节上的疏忽或懈怠而导致最终失败的情况。
分词解释
kuī
1 缺损:~本。2 对不起:~不了你。3 幸而:多~你提醒我。4 表示讥讽:~你做得出来。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