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若指掌的拼音、解释、组词
了若指掌的简介: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了如指掌」。见「了如指掌」条。
2. 此处所列为「了如指掌」之典源,提供参考。 《论语.八佾》或问禘1>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注解〕 (1) 禘: 音ㄉ|ˋ,泛称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的各种重大祭典。
3. 此处所列为「了如指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鲁国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辅佐武王讨伐商纣,又协助成王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使天下大治。后来周天子为感念周公的功劳,于是特准鲁国于周公之庙举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ㄉ|ˋ)祭。但是,因为一般人都不曾见过这样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进行方式,于是向孔子请教,但孔子不愿回答,便说:「不知也。」这是因为当时鲁国宗庙灵位配祀等名分颠倒,不合周礼,违逆了孔子对礼教的坚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谈这方面的问题。然后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这句话则是说:若真有人能说出禘礼的确实情况,那他就是个知礼的人,如此,则对于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对自己手掌般清楚而且易于掌握。后来「暸如指掌」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事情的状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1. 比喻非常清楚了解。【例】我和他交往了数年,对他的个性已经了若指掌。
1. 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参见「了如指掌」条。《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序》:「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了若指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非常清楚明白,就像用手去触摸一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了解得非常透彻,没有丝毫模糊之处。
详细解释:
- “了”:表示完全、彻底的意思。
- “若”:像、如同的意思。
- “指掌”:这里指的是手指和手掌,形象地说像是用手去摸一样清楚明白。整体来说,“了若指掌”就是对某事了解得非常透彻。
造句:
- 小明对这次考试的内容了若指掌,因此他信心满满地参加了考试。
- 王经理对公司所有部门的运营情况了若指掌,所以他在决策时总能迅速找到最佳方案。
- 她对这门学科了若指掌,讲解起来非常清晰生动,连基础较差的同学都能听懂。
- 他在这次项目管理中表现得很出色,因为对整个流程了若指掌,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和延误。
- 老师对我们班的学习情况了若指掌,因此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关于“了若指掌”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liǎo,le
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2 完结,结束:完~。~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zhǐ
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zhǎng
1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2 用巴掌打:~嘴。3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4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5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