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弹的简介:

luàn dàn/tán
1.戏曲名词。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2.戏曲名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3.戏曲名词。指京剧。 4.乱说,胡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寓有贬意。以多种乐器合奏,纷杂嚣乱。剧词和音乐通俗易解,受众多人民的喜爱。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也称为「花部」。

2. 梆子腔系统的戏曲。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拔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3. 台湾北管戏职业戏班的俗称。参见「北管戏」条。

《乱弹》这个词通常是指一种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也称为“乱弹戏”或“乱弹班”,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这种戏剧的特点是曲调自由灵活、表演形式多样,往往在民间非常受欢迎。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乱弹起源于明朝末年,在清朝时发展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演出特点:乱弹的唱腔以“散板”、“摇板”为主,旋律自由多变;演唱风格粗犷豪放,情感表达强烈。在表演上,既有文戏也有武戏,能够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剧目内容:题材广泛,除了传统历史故事外,还经常改编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造句

  1. 村民们聚在一起,观看了一出精彩的乱弹表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 这位老艺术家在乱弹戏的舞台上已经活跃了几十年,成为了当地的一名传奇人物。
  3. 每逢节庆,村里都会邀请专业乱弹班来演出,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4.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们冒雨来到村头,只为看一场期待已久的乱弹戏。
  5. 为了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街道办事处决定引进一些地方戏曲剧种,如乱弹等。

分词解释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