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札记的简介:

zhá jì
文体名。指读书时摘记要点、心得或随时记录所闻所见的文字。古时称小木简为札,将文字一条一条记在札上,称为札记。清代姜宸英有《湛园札记》,卢文弨有《龙城札记》,赵翼有《廿二史札记》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姜宸英有《湛园札记》。【例】她从大学起便养成读书写札记的习惯,因此学术根基非常深厚。

1. 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卢文弨有《龙城札记》、《钟山札记》。也作「劄记」。

札记》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指的是私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摘抄、注释或心得记录。这些笔记内容广泛,既可以是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对历史事件、自然现象等的观察与思考。它体现了个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过程,具有私人性质,通常不直接参与官方编修的历史文献之中。

详细解释

  • 起源:《札记》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成熟。
  • 内容特点: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哲学思想、历史事件、文学作品、自然现象等。记录的内容往往具有个人的视角和思考。
  • 形式多样:可以是读书笔记、个人感悟、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

造句

  1. 孔子在晚年时常阅读《诗经》、《尚书》,并做《札记》,总结其中的道理,这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老师让我们多读好书,并做好《札记》,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
  3. 札记》不仅是个人思想的记录,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4. 每当他阅读古籍时,都会详细做笔记并整理成《札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他学术成就的基础。
  5. 家庭图书馆里有一本明代学者的《札记》,上面记载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分词解释

zhá

1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2 信件:手~。信~。3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4 夭死。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