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杈子的简介:

chā zǐ
1.置于官府宦宅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古称行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分岔的树枝。

2. 用以阻挡行人通行的交叉木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

3. 岔出的树枝。如:「树杈子」。也作「杈儿」。

《杈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它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具体来说,“杈子”是指一种类似大剪刀形状的刑具,用于捆绑或夹住犯人的手臂或其他部位,常被用来施加酷刑。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杈子这种刑具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明清两代较为常见。
  2. 使用方式:通常用来捆绑犯人的四肢,使其无法动弹,有时也会用于其他部位的固定或夹持。
  3. 象征意义:除了作为一种实际的惩罚工具之外,它也常常被用作象征性表达,意味着严酷的惩处或者束缚。

造句

  1. 这些历史书籍中记录了古代使用杈子实施刑法的情况。
  2. 在那个时代,犯法的人常常会被施以各种残忍的刑罚,如吊在杈子上示众。
  3. 权力机构有时会用这样的手段来震慑潜在的犯罪者。
  4. 小说里提到,主人公被施加了罕见的杈刑,双臂被紧紧束缚,无法动弹。
  5. 电影中的反派人物为了恐吓对方,使用了象征性的杈子道具。

请注意,由于“杈子”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历史背景,因此在实际应用和交流中应谨慎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分词解释

chā,chà

1 一种用来挑柴草等的农具。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