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功的拼音、解释、组词
期功的简介:
qī/jī gōng
1.亦作"朞功"。 2.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1.亦作"朞功"。 2.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功》是中国古代表示亲属关系的一种说法,通常用于描述宗族中较为亲近的关系。这里的“期”指的是从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到曾祖父母等亲疏不一的人,“功”则指从高祖父、曾祖父母到玄孙等更为远的亲属关系。“期”和“功”的时间长度分别是1年和9个月(或7个月,依记载而异),用来表示不同亲缘距离的家庭成员。
详细解释
-
期(jī):根据古代丧礼制度,“期”,即1年的服丧期。这种服丧期适用于父母、祖父母等直接长辈亲属。
-
功(gōng):表示更远的亲属关系,如高祖父、曾祖父母或曾外孙辈等。在一些文献中可能具体指7个月或9个月。
“期功”合起来就是指从最近到最远的各种宗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用来区分不同级别的亲属关系。
造句
- 古代文人常以“期功之内”的称呼来表达与某人的亲密血缘关系。
- 在这个家族中,虽然他与堂兄已经过了“期”,但是仍然被视作一员,时常参与宗族聚会。
- 因为在“功”之内的亲族间发生了一些纠纷,所以家族长辈决定进行一次团建活动以和解。
- 由于小明与叔叔的孙子年纪相仿,他们俩一起在“期功之内”的家庭聚会上玩耍。
- 那位老人虽已是高寿,但他的“期”、“功”之内的亲属们依旧常来探望他。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期功”这一概念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期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功
gōng
1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2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3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4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