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楯蛮的拼音、解释、组词

板楯蛮的简介:

bǎn shǔn mán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秦汉时分布在当时的巴郡一带。

  • AI解释

板楯蛮》是古代中国对居住在今四川、陕西交界的巴人的一支,以及与之相关的部落或族群的一种称呼。这个名字来自他们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武器——板楯(bǎn shǔn),这是一种盾牌与刀剑结合的兵器。板楯蛮以勇猛著称,在历史上曾与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有较多互动。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板楯蛮主要活跃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后逐渐融入到汉族或其他周边族群中。
  • 文化特征:他们不仅以其独特的武器而闻名,而且在语言、习俗和某些宗教信仰上也体现出其特殊的文化特点。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今四川广元市及陕西省汉中市一带。

造句

  1. 板楯蛮的勇士们以他们的勇猛著称,在历史上的许多战斗中展现了无畏的精神。
  2. 虽然板楯蛮在历史上已经消失,但他们的故事仍然被后人传颂。
  3. 这种独特的兵器——板楯,是研究古代巴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之一。
  4. 在古代地图上,经常可以看到标有“板楯”的地区名称,这是对这一族群存在的证明。
  5. 板楯蛮的故事被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传说中,成为地方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bǎn

1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2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3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4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着脸。5 见“老”字“老板”。

mán

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2 愣,强悍:一味~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4 方言,相当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