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尪的拼音、解释、组词
暴尪的简介:
bào wāng
1.古代风俗,大旱不雨,则曝晒瘠病者,冀天哀怜之而降雨,谓之"暴尪"。
1.古代风俗,大旱不雨,则曝晒瘠病者,冀天哀怜之而降雨,谓之"暴尪"。
- AI解释
《暴尪》是古代典籍中用来形容治理疾病或者疫病的一种说法,它出自于《战国策·赵策四》,原文中有“赵威后问齐使曰:‘……而中山之削也,君又不救,何也?必有大过罪矣。今吾子来,何以报我?’对曰:‘臣闻小人不耻不若,不畏不胜。臣请为王言其故。昔者赵之伐燕,暴师于河上,三年不解甲弛弩,国无留粮,士无余粮,民被甲冒矢石而战死,死者过半,病者居半;是以中山之民,皆暴尪,赵人虽欲攻之,何以战哉?’”,这里的“暴尪”指的是因疾病严重到无法正常劳动或生活。
在现代汉语中,“暴”在此处是形容词,意为“非常、特别”的意思,“尪”指病弱、无力。因此《暴尪》一词常用来形容由于长期患病或者疾病过于严重导致人们身体极度虚弱的状态。
以下是五个使用《暴》和《尪》的造句:
- 长期营养不良,他整个人变得十分瘦弱,几乎到了《暴尪》的程度。
- 这个病人的病情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可以说是《暴尪》,需要尽快得到治疗。
-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和疾病的影响,他的体质已经相当虚弱了,真可以用《暴尪》来形容他现在的身体状况。
- 老王年轻时患过一场大病,经过长时间休养才恢复,但从此后便落下了《暴尪》的毛病。
- 这场疫情导致很多人感染了病毒,许多人因此变得非常虚弱,甚至可以形容为《暴尪》。
请注意,《暴》和《尪》在现代汉语中不作为一个固定词语使用,在这里我们将其拆分开来解释其含义,并尝试构造符合语境的例子。
分词解释
暴
bào,pù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露〕显露,如“~~无遗”。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