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如观火的拼音、解释、组词
洞如观火的简介: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洞若观火」。见「洞若观火」条。
2. 此处所列为「洞若观火」之典源,提供参考。 《书经.盘庚上》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1>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2>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注解〕 (1) 予:指盘庚,商朝第十七代君主,生卒年不详。迁都后改国号殷,因迁都而作告谕臣民之书,即《书经》中的〈盘庚〉三篇。遵汤之德,行汤之政,诸侯来朝,商道复兴,在位二十八年。或作「般庚」。 (2) 惕:惧怕。
3. 此处所列为「洞若观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盘庚是成汤的十世孙,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书.盘庚》是盘庚为了迁都所作告谕臣民之书,共分三篇。上篇是盘庚对邦伯、执事等贵胄大臣的训诫之词,主要说明迁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碍迁都的行为都是违背天意的;中篇则是对平民的训词,口气严厉,语带威胁,要人民共同支持迁都之举,否则就会被处死;下篇则是迁都后,盘庚告诫百官诸侯之言,希望他们能够把恩德广施于民。在上篇里头,盘庚警告专权弄政的贵族大臣:「不是我荒废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们的行为让先王的美德隐晦,不畏惧我这个君王。对于你们的计谋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样地清楚,只是因为我拙于谋划,才会让你们犯下这样的过失。如果你们能去除私心,把恩泽施于人民,这样才能大声的说你们是积德行善的人啊!」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后来「洞若观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予若观火」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观察事物非常透澈。
1. 观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清史稿.卷三八六.文庆等传.论曰》:「晚年密陈大计,于数十年驭外得失,洞如观火,一代兴亡之龟鉴也。」也作「明若观火」、「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这个词组虽然不是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但从其字面意思和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如同观察火焰一般清晰透彻”,即形容对事物洞察力极强、了解得非常清楚的状态。
详细解释:
- 洞:通达,透彻。
- 如:好像。
- 观火:原意指通过观察燃烧的火焰来判断远处的情况。在古代,人们利用火焰的亮度和颜色来辨别远方是否有敌情或火灾等。在此处,“观火”一词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性的意义,用来形容洞察事物的能力。
整个短语“洞如观火”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对事物理解之深刻、观察之敏锐的程度,如同能够直接看到火焰的本质一样清晰明了。
造句:
- 作为一名优秀的侦探,他总是能洞如观火般快速找到案件的关键点。
-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她凭借洞如观火的洞察力,迅速揭露了对方论据中的漏洞。
- 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他拥有洞如观火般的分析能力,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十分透彻,仿佛能够洞如观火般地洞察每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
- 在这次项目规划中,项目经理依靠其洞如观火的能力提前预见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相应的准备。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dòng
1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2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3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4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rú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