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二公的简介:

shí èr gōng
1.指《春秋》所载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 AI解释

关于“十二公”这个词语,它并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常用词组。根据字面意思,“十二公”可以理解为指代一个由12位男性组成的群体或领导班子。“公”,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男性,也可能特指古代官职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广泛认可的、具体的定义和用法。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者历史背景中,“十二公”这个词语可能会有特殊的含义。例如,在某些地区或特定的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有关于“十二公”的故事或说法,但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造句

由于没有特定的定义和广泛认可的意义,以下五个句子是基于字面意思和一些推测性用法创造出来的,并不代表准确的文化、历史或通用意义:

  1. “为了解决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打算成立一个‘十二公’领导团队。”
  2. “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某国的繁荣昌盛经历了‘十二公’治理时期。”
  3. “在那次重要的会议中,十二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了‘十二公’小组,共同讨论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4. “这本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古代,讲述了一个由十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组成的‘十二公’如何合作解决国难的传奇故事。”
  5. “据说,在某个偏远的小村里,每一代都会选出十二位有德行的长者作为‘十二公’,共同管理村里的事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造句是基于对“十二公”字面意思的理解,并不意味着这个词在实际使用中会有这样的含义。如果需要了解更准确的定义和用法,请提供更多的语境或背景信息。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