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省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三省的简介:

shí sān shěng/xǐng
1.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

  • AI解释

十三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通常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它指的是明清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即除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

详细解释

  • 时代背景:从明朝到清朝晚期,中国实行的省级行政单位划分。
  • 组成结构:在这一时期的地理划分下,全国被分为十三个省份。这些省份分别是:顺天(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江苏、江西、湖广(涵盖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福建、广东、广西。

造句

  1. 历史上,《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发生在十三省的各个地区,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2. 十三省的地图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划分,是朝廷权力的重要象征。
  3. 在清朝末年,随着各地起义和革命运动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合理调整十三省的行政区域布局,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4. 虽然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历史上的“十三省”依旧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
  5. 《三国演义》中描绘的战争场景主要发生在十三省及其周边地区,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军事策略。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