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今文家的简介:
jīn wén jiā/gū/jie
1.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学一时中绝。汉兴,诸儒始渐以经学教授弟子,其写本皆用秦汉时通行的隶书。西汉末,古文经传出。故称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经传为今文;用古籀文传授的经传为古文。西汉时今文经学家各有派别,立学官置博士教授者,《易》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同出田何。《书》有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三家,同出伏胜。《诗》有鲁申公﹑齐辕固﹑韩韩婴三家。《仪礼》有戴德﹑戴圣﹑庆普三家,同出后仓。《春秋》有公羊﹑谷梁。
1.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学一时中绝。汉兴,诸儒始渐以经学教授弟子,其写本皆用秦汉时通行的隶书。西汉末,古文经传出。故称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经传为今文;用古籀文传授的经传为古文。西汉时今文经学家各有派别,立学官置博士教授者,《易》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同出田何。《书》有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三家,同出伏胜。《诗》有鲁申公﹑齐辕固﹑韩韩婴三家。《仪礼》有戴德﹑戴圣﹑庆普三家,同出后仓。《春秋》有公羊﹑谷梁。
- AI解释
《今文家》是指研究和传承儒家经典中“今文”版本的学派。这里的“今文”指的是秦汉时期使用隶书抄写的文献,与之相对的是“古文”,通常指先秦时代未经隶变的文字书写方式。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今文家”主要关注《尚书》、《春秋左氏传》等儒家经典著作的文本解释和历史记载。这些经典被认为是由汉代儒者通过口耳相传或直接抄录而来的,与“古文经学”的来源不同,后者常被认为是孔子门徒直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
今文学派认为经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还包含了天意、道义等深层次的意义,强调经书与当时政治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研究方法上,今文家更注重解读和阐释经典以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和政治需求。
下面提供五个包含“今文家”的例句:
- 作为一位著名的今文学家,他致力于探索《春秋》一书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 在讨论汉代政治理想时,学者们经常引用今文家关于礼乐的解读。
-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今文家对儒家经典中“天命”概念的独特理解方式。
- 通过比较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的观点差异,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多元性。
- 在中国古代经学的研究中,今文家的立场和方法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分词解释
今
jīn
1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