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的拼音、解释、组词

变本加厉的简介:

biàn běn jiā lì
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发展。语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后用「变本加厉」转指事情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显得更加严重。△「踵事增华」

2.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据《文选》引)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1>,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注解〕 (1) 踵其事而增华:继承前人事业,使之更加完善美好。见「踵事增华」。

3. 《文选》是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亦称《昭明文选》。全书共三十卷,文分三十八类,凡七百余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亦仅略选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赞论、序述。〈文选序〉是萧统编完《文选》后所写的序。典源所录是序文的第一段,其内容略谓:远观上古时候,民风朴实,尚未有文章的创作。等到伏羲氏统治天下,开始画八卦,创造文字,文章才因此产生。《易经》说:「观察天文,可以了解四时的变化;而观察人文,则可以教化天下。」可见文章的时代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车辆的制造,一开始只有简陋的椎轮车,后来才出现较高级的大辂车,但是大辂车已不像椎轮车那般地质朴;积水成冰,但是当初的水却没有后来的冰那般寒凉。这些都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发展,才显得更加完美;事物的演变是如此,文章也是一样,由质朴发展到华美,其中的变化是无法完全详细去了解的。后来原文中的「变其本而加厉」演变成「变本加厉」这句成语,意思转用来指事情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显得更加严重。

1. 比喻改变原有的状况且更加严重。语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例】他不但跷课,最近更变本加厉,偷钱逃家了。

1. 根据本有的加以改变发展。语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后指改变原有的状况而更加严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久而久之,变本加厉,就闹出这邪说诬民的举动来了。」

《变本加厉》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或糟糕。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文选·陆机〈辩乐论〉》中就有记载:“今之所忌,变本加厉。”意指现在的顾虑比以前更甚。

详细解释:

  • :改变。
  • :原本、原来。
  • 加厉:更加严厉或严重。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问题或情况随着某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糟糕。它强调的是变化后的状态比最初的情况还要恶劣,是一种递增的负面效应。

造句示例:

  1. 自从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后,他的学习成绩变本加厉地下滑了。
  2. 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的治理措施却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导致环境污染变本加厉。
  3. 那个本来只是小错误的事情,经理处理不当,最终变本加厉地变成了严重的危机。
  4. 由于没有及时维修保养,这台机器开始频繁出现故障,情况越来越糟糕,甚至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
  5. 初始时只是一些小摩擦,但随着双方情绪的激动,问题变得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冲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变本加厉》这个成语在描述事物由轻微到严重变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分词解释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jiā

1 增多:增~。追~。~倍。~封。2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3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4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5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6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7 姓。

1 严格:~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行(xíng )节约。2 严肃:严~。声色俱~。3 凶猛:~害。雷~风行。色~内荏。4 磨,使锋利:~兵秣马。再接再~。5 古同“ 疠 ”、“癞”,恶疮。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