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之念的拼音、解释、组词

桑梓之念的简介:

sāng zǐ zhī niàn
指对故乡的思念。

  • AI解释

桑梓之念》中的“桑梓”原指古代人们在村落中通常会种植的两种树木——桑树和梓树,这两种树木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象征着故乡、家园。后来,“桑梓”一词常被用来代指家乡或故乡的人们。“之念”,则指的是怀念之情。因此,《桑梓之念》表达的是对家乡及其人民的一种深切的思念和缅怀。

造句

  1. 无论走多远,那份《桑梓之念》永远萦绕在老李心头,让他时常回想起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2. 每当夜深人静时,小华便忍不住提起笔来写信给远方的父母,倾诉自己对家乡和《桑梓之念》的深切怀念。

  3. 张大妈退休后回到老家,发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心中那份对故土、故人的《桑梓之念》却依旧浓烈如初。

  4. 王教授虽然长期在国外工作学习,但每逢佳节,他都会通过视频连线和家乡的亲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难以割舍的《桑梓之念》。

  5.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张对故乡及其人民的《桑梓之念》越来越深沉,这成为支撑他在生活中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之一。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桑梓”代表家乡和乡亲们的意思,也展示了“桑梓之念”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对故土、亲人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分词解释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niàn

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4 “廿”的大写。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