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之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桑弧之志的简介:

sāng hú zhī zhì
旧时指男儿在四方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 AI解释

桑弧之志》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原句为“吾有桑弧蓬矢,射天之端,何日得报。”该成语表达的是古代君子发誓立志的决心和勇气,其意是指以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向天空,象征着坚定的意志与远大的志向。

详细解释:

  1. 桑弧: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短弓,一般用桑木制作而成。
  2. 蓬矢:蓬草(一种生长在草原上的植物)所制的箭矢。古人认为这种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3. 射天之端:意指将箭射向天空,目标是天边。

成语整体表达了古代君子立志之时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他们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宏伟志向的决心。

造句:

  1. 这位青年自小便立下了桑弧之志,希望将来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2. 看到那座巍峨的山峰,他心中生起了桑弧之志,决心要攀登上去。
  3. 尽管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他依然坚守着桑弧之志,继续努力不懈。
  4.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桑弧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5.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她展示了深厚的功底和桑弧之志,最终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分词解释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1 古代指木弓:桑~。~矢。弦木为~。2 圆周的任意一段:~形。~线。~度。电~。~光。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