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毛的拼音、解释、组词
棕毛的简介:
zōng máo
1. 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包在树干外面,红褐色、可以制蓑衣、绳索刷子等物品。
1. 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包在树干外面,红褐色、可以制蓑衣、绳索刷子等物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棕榈叶柄下端有褐色苞毛,包于茎干上,俗称为「棕毛」。坚韧耐湿,可制成绳网、毛刷、扫帚、雨具等。
词语《棕毛》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毛发的颜色或质地,具体解释如下:
棕色的毛发: - 颜色特征:指毛色呈现出接近自然界的棕色调,可以是深棕、浅棕或是带有红褐色调的棕。这种颜色在动物界较为常见,如狮子、狐狸等。 - 质地描述:有时也可能用来形容毛发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造句
- 小狗的脑袋上有一撮特别浓密的棕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有神采。
- 这只猫的身上长满了柔顺的棕毛,摸起来很舒服。
- 棕毛编织而成的篮子,看起来既自然又古朴。
- 老虎的皮毛上分布着深棕色和黑色交织在一起的斑纹,但它的身体覆盖着一层细密、柔软的棕毛。
- 那匹马拥有浓密而有光泽的棕毛,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非常漂亮。
需要注意的是,《棕毛》有时候也可能被用作某些艺术或文学作品中的特定意象或象征意义。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基于其颜色或材质描述方面的常用含义。
分词解释
棕
zōng
1 〔~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2 〔~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绳”,“~绷”,“~帚”,“~编”。3 〔~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
毛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5 不是纯净的:~利。~重。6 行动急躁:~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8 小:~病。~孩子。~~雨。9 货币贬值:钱~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