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极则平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极则平的简介:
luàn jí zé píng
社会动乱到了极点,必然趋向于安定。
社会动乱到了极点,必然趋向于安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乱既久而渴望安定。《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邢颙》:「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
《乱极则平》释义
“乱极则平”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它的基本含义是当混乱或动荡达到极点时,就自然会趋向于平静和稳定。这反映了在极端的不稳定状态下,系统或社会往往会通过某种方式自我调整并走向秩序与和谐的过程。
造句举例
- 政治方面:尽管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冲突不断,但历史告诉我们,“乱极则平”,随着各方利益重新评估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局势最终还是会趋向稳定。
- 经济领域: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市场的剧烈波动,但从历史经验看,一旦经济活动达到了极度紊乱的状态,市场机制会自发地进行调整,从而趋于平衡。
- 社会层面: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之后,人们往往渴望回归和平与安宁。这也就是所谓的“乱极则平”现象。
- 心理状态:个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之后,一旦情绪达到了极其混乱的状态,反而可能会出现一种突然的释放和宁静。
- 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但随着时间推移,“乱极则平”,生态系统也会通过自我修复机制逐渐恢复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些例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乱极则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下,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混乱达到顶点后,系统或环境会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变。
分词解释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极
jí
1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2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3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4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5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则
zé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平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