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五车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读五车的简介:

shū dú wǔ chē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学富五车」。见「学富五车」条。

2. 此处所列为「学富五车」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天下》惠施1>多方2>,其书五车,其道舛驳3>,其言也不中4>。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注解〕 (1) 惠施:西元前370?∼前310?,战国时宋国人。曾任梁相,有辩才,与庄周友善,和公孙龙并为名家的代表。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异等概念。亦称为惠子。 (2) 多方:指学术成就方面很广。方,方面、门类。 (3) 舛驳:杂乱不纯。舛,音ㄔㄨㄢˇ,错乱。驳,杂乱。 (4) 不中:不恰当、不合适。中,音ㄓㄨㄥˋ。

3. 此处所列为「学富五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惠施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主张任何事物都要循名责实,是名家的代表。名家事事计较逻辑的态度和主张超脱逍遥的庄子有颇大的出入,所以庄子常藉惠施来作反面的例子。庄子说惠施读过的书虽可以装五辆车之多,学问渊博,知识丰富。但也弄得思想庞杂,说的道理并不适切。后来,「学富五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书读很多,学识广博。古人以简牍写书,能装满五辆车,数量确实不少,但这里的五车未必实指,只是用来喻指书的数量很多的意思。

1. 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以书读五车称赞人读书多,知识丰富。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一八出:「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

书读五车》这个表述虽然不是正式的成语或古语,但它巧妙地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表达形式——“五车书”,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甚多、学识渊博。这里的“五车”是夸张的说法,意指书籍之丰富犹如需要五辆车来装载。

解释

  • 来源:“五车书”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中,原文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里用来形容惠施学问的广博。
  • 含义:用“书读五车”来形容一个人阅读广泛、学识丰富。

造句

  1. 小李自小酷爱读书,书读五车,现在已经成为公司里的技术专家了。
  2. 老师推荐我们读一些经典著作,说这样能让我们做到书读五车,眼界开阔。
  3. 在学术界,他以知识渊博、学识丰富著称,真可谓书读五车
  4. 王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涉猎众多学科,可以说是书读五车的代表。
  5. 来自农村的小张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读书,如今已经达到了书读五车的程度。

分词解释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