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松子的简介:
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可食。 2.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1.松树的种实。可食。 2.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松树的种实,味道芳香,可以食用。【例】松子是腊八粥的材料之一,添加之后更增风味。 △松仁、松子仁
1. 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五首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也称为「松仁」、「松子仁」。
2.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参见「赤松子」条。《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松子》作为一个词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不是一个正式词汇或成语。不过,根据字面意义来解析,“松子”指的是松树的种子。通常在文学作品或诗词中,"松子"会用来象征长寿、坚韧不拔的精神或者四季常青的生命力等概念。
详细解释:
- 自然属性:松子是松树结出的果实,外形呈坚果状,表面有硬壳包裹着松仁。
- 文化寓意:“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被赋予高洁、长寿、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因此,“松子”有时候也会被用来代表这些美好品质。
- 食用价值:松子作为一种食品,在烹饪上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常用于制作糕点或作为零食。
造句:
- 秋天到了,满地都是红褐色的松子,孩子们捡起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开心地品尝着自然的味道。
- 在古代文人笔下,松树和松子常常被用来比喻诗人高尚的情操与不屈的精神。
- 山中静谧的小屋旁,几棵高大的松树矗立着,每当风吹过,掉落一地的松子,仿佛是大自然赠予主人最好的礼物。
- 松果中的松子富含营养,是秋季野外旅行时很好的能量补给品之一。
- 诗人常以“松子”比喻人生如松树般经历风霜雨雪后仍能保持不变的精神状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松
sōng
1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针。~脂。~香。~子。2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土质~软。3 宽,不紧张,不严格:规矩太~。~懈。4 放开:~手。~绑。~心。5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鱼~。6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