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苗的拼音、解释、组词
格苗的简介:
gé miáo
1.《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孔传:"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之者必有道。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例,去京师二千五百里。"后因以"格苗"谓边民臣服。
1.《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孔传:"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之者必有道。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例,去京师二千五百里。"后因以"格苗"谓边民臣服。
- AI解释
关于“格苗”这个词汇,在当前的汉语语境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确切定义或释义。这可能是因为在标准的汉语词典和常用词汇库中并未收录此词条,或者它是一个较少见的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中的专用名词。
不过,“格”和“苗”这两个字分别有着明确的意义: - “格”通常作为名词使用时,可以指规矩、模式、类别;形容词时,可能表示品格高、风度好等; - “苗”,则多与植物生长有关,常指新长出的幼小植物。另外,“苗”也用作姓氏。
基于上述信息,我们尝试构建一个假设性的解释,并提供五个句子进行造句:
- 假设“格苗”是指某种特定的标准或规范:
-
按照最新的市场销售格苗,这款产品在设计上还需要做出一些改进。
-
将其理解为新事物的发展阶段(基于对“苗”的植物生长含义的延伸):
-
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格苗期。
-
结合“格”和“苗”的字面意义进行创造性的解释,比如比喻成长或进步的状态:
-
她在学习上不断努力,就像一颗充满希望的成长着的格苗。
-
使用其可能象征的新事物含义:
-
这个地区的经济改革如同一片新的格苗,正逐渐展现勃勃生机。
-
考虑到“格”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指代某种类型的音乐或艺术风格,“苗”则代表新生力量的含义:
- 他演奏的新曲子,就像是现代流行乐坛的一株新格苗。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格苗”的假设性解释,并非标准用法。如果你有更具体的情境或者语境,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为准确的答案或建议。
分词解释
格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苗
miáo
1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麦~。树~。幼~。~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2 形状像苗的:火~儿。3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4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卡介~。5 子孙后代:~裔。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绣。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