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节的简介:

shí jié
1.四时的节日。 2.节令;季节。 3.合时而有节律。 4.时光;时候。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节令。【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诗)

2. 时刻、时候。【例】凤凰花开时节正是骊歌初唱之时。

1. 季节、节令。《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唐.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节日。《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句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百始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3. 合时、适时。《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风雨时节,谷籴常贱。」

4. 时刻、时候。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那时节正是少年气盛,不晓得什么世路高低。」

词语详解:时节

时节(shí jié)这个词在中文中通常指一年四季中的某个具体时刻,特别是在农耕和自然变化方面。它也可以用来描述季节、气候或者特定的时间段。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1. 定义
  2. 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指的是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及其带来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3. 农业活动的关键时间点:通常与播种、收获、农事活动紧密相关,例如“谷雨时节”、“芒种时节”。

  4. 引申义

  5. 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习惯或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比如,“逢年过节”,虽然这里的“时节”更多是指传统节日,但依然体现了人们按特定时间点进行活动的习惯。

  6.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节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时间节点,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诗意的生活体验。“春风送暖”、“秋高气爽”等都是描述时节的优美词汇。

造句

  1. “春天到了,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2. “谷雨时节种瓜豆,万物生长正当时。”
  3. “中秋节即将来临,人们开始准备赏月和吃月饼。”
  4.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
  5. “在这样的好时节里,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时节”的自然意义,还展示了它在文化习俗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