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科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科的简介:

bā kē
1.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1)唐代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八科。见《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2)宋初是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八科。见《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八科》,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分类制度,具体指的是将官员分为八个类别。这个分类法最早出现在唐代,到了宋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体系。按照不同的职责和性质,这“八科”分别对应不同的行政工作领域。

在历史上,“八科”通常指的是:

  1. 察: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2. 户:管理财政税收与户籍。
  3. 农:监督农业、水利等事务。
  4. 工:负责工商业相关事宜。
  5. 兵:管理军务,包括军事训练和兵器制造等。
  6. 刑:负责司法审判工作。
  7. 均:处理土地分配和徭役征发等问题。
  8. 房:掌管礼乐、宗庙事务及教育文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八科》这个词语,下面提供五个造句:

  1. 在古代官僚体系中,《八科》为分职明确了方向,使各部门职责明确。
  2. 唐朝时期,朝廷就采取了将官员分为《八科》的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
  3. 了解《八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点和结构。
  4.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八科》,得出了很多关于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结论。
  5. 今天看来,《八科》虽然已经过时,但它在当时为政府运作提供了有效框架。

分词解释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