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拼音、解释、组词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简介: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初赵普再相,人们说他山东人,所读只有论语而已。太宗因此问他,他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平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后比喻未出全力就能办好事情。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1. 宋初赵普再相,人们说他山东人,所读只有《论语》而已。太宗因此问他,他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后比喻未出全力就能办好事情。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说法源自于宋朝,与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关。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记载:“太祖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盖自唐季以来,战斗不息,以该部《论语》所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而论语正是孔子的言论集,是儒家经典之一,赵普认为治理国家可以遵循其中的原则和智慧。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说法便流传开来。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说,仅仅依靠《论语》这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就可以治理好整个国家或天下,并且这里的“半部”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只读了一半,而是泛指对儒学精髓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是后人治国之道的重要参考。

造句

  1. 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研究《论语》,做到“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伦理。
  2. 老赵家世代行医,他常告诫子孙:“学医如治国一样,要有‘半部《论语》’的修养,以仁心对待每一个病人。”
  3. 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政策制定的深度,公司邀请专家讲解“半部《论语》”中的管理智慧。
  4. 张教授在演讲中提到:“‘半部《论语》治天下’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浪漫想象,也是提醒我们儒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小李学习了赵普的故事后,感慨万千:“原来治理国家也可以像读书一样,‘半部《论语》’就可以让一切都变得条理分明。”

分词解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1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4 安置安排:~署。5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

zhì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 整理:~河。~水。3 惩办:~罪。处(chǔ)~。4 医疗:~病。~疗。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6 从事研究:~学。~史。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9 姓。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