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野战军的拼音、解释、组词
华北野战军的简介:
huá běi yě zhàn jūn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解放区的八路军发展而成。1945年11月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1947年6月重新组建,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统称华北野战军,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等领导。1949年2月改称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曾举行察绥战役,参与发动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解放区的八路军发展而成。1945年11月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1947年6月重新组建,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统称华北野战军,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等领导。1949年2月改称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曾举行察绥战役,参与发动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
- AI解释
词语解析:华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解放战争期间组建的一个重要战略集团,主要活跃于中国的华北地区。
历史背景:
1946年8月5日,为配合全国的解放斗争和适应华北战场的战略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军区的基础上,成立华北野战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重要组织调整,旨在统一指挥,加强作战力量。
组建意义:
- 统一指挥:将多个地方部队整合为一个大型战斗群,有利于提高作战效率和战斗力。
- 战略配合:通过统一的战略部署,可以更好地与全国其他战场的解放军协同作战。
- 解放斗争:直接参与并支援华北地区的解放斗争,对推进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个造句:
- 历史研究者常常提到,华北野战军在平津战役中的表现是了解当时中国军队组织结构的重要窗口。
- 在1948年,华北野战军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对最终解放北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大规模野战部队之一,华北野战军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过程。
- 通过对华北野战军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组织和作战能力。
- 虽然现今已经没有华北野战军的编制存在,但其历史仍然激励着今天的人民军队不断前进。
这些句子不仅解释了“华北野战军”这一词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还通过具体的战役和时间点来展示它的作用和发展背景。
分词解释
华
huá,huà,huā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2 精英:精~。含英咀(jǔ)~。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4 繁盛:繁~。荣~富贵。5 奢侈:浮~。奢~。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9 指时光:年~。韶~。
北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野
yě
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2 界限,范围:分~。视~。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军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