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之赋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衣之赋的简介:

wú yī zhī fù
以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 AI解释

首先,《无衣之赋》并不是一个标准或常见的词语组合,这可能是对某个特定作品、文献或者概念表述不准确的理解。在古代典籍中,并没有直接记载名为“无衣之赋”的具体作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解释您所指的具体内容。

不过,如果我们从字面意义理解,“无衣”一般指的是没有衣服或者缺乏衣物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它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性表达方式。结合您的要求,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您可能是在询问某个与“没有衣服”的情境或概念相关的作品解释,或者是想了解一个以“无衣”为主题的创作灵感来源。

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衣之赋”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形式,用来描述人或者社会处于贫困、缺乏资源的状态下的一种情感表达。下面提供5个类似的句子来说明这一主题: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被迫失业,陷入了“无衣”的困境。
  2. 在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面临着上学时的“无衣之苦”。
  3.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贫困家庭不得不采用“无衣之法”,即通过二手市场寻找合适的衣物。
  4. 古代流浪汉在街头吟唱着:“寒夜无衣,孤身何依?”以表达自身的困境与无助。
  5. 社会组织发起了一项名为“温暖无衣”的公益活动,旨在为偏远地区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请注意,上述句子中的“无衣”都是象征性使用,并不代表实际意义上的没有衣物。如果这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品或文献的提问,请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解释与造句。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旧指田地税:田~。~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5 古同“敷”,铺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