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监司的简介:
jiān/jiàn sī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 2.监察。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 2.监察。
- AI解释
《监司》是古代中国地方监察机构的一种称谓,具体指的是在宋朝至清朝时期存在的、负责监督地方政府行政及官员行为的地方最高级监察官。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地方政务、考核官员政绩、处理民间申诉等。
详细解释
- 设立背景与作用: 宋代以后,在州一级政府中设置监司,作为中央和地方权力之间的平衡点,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控制。
- 职能划分: 监司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转运使、按察使等),但其基本职能是监察地方行政事务及其官员的行为。
- 具体职责: 除了上述提到的政务和考核外,监司还负责调查处理地方上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司法公正。
造句
- 宋朝设立监司制度,意在加强对地方政府权力的制衡。
- 按察使作为明朝监司之一,承担了重要的监察职能。
- 清代的总督与巡抚同为地方最高级监司,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
- 历史上许多重大案件都是通过监司的调查才得以水落石出。
- 在古代中国,即便是朝廷派往地方的监司也无法避免受到地方官府的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