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卒的拼音、解释、组词

役卒的简介:

yì zú/cù
1.服役的人。

  • AI解释

役卒》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被征调服劳役或兵役的人,类似于现代所说的民工、士兵等。这一词汇出自《左传》、《战国策》等古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那些从事劳役或军事服务的普通民众。

详细解释

  • 身份: 它通常是指平民被征调去服役的人。
  • 职责: 在战争时期,他们可能被派往前线作战;在和平时期,则可能被安排进行诸如筑城、修路等体力劳动。
  • 社会地位: 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役卒的地位相对较低,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通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造句

  1. 古代战争时,许多役卒为了保家卫国,不惜以身许国,英勇杀敌。
  2. 国君为了修筑长城,征召了无数役卒日夜劳作。
  3. 那些在战场上勇敢作战的士兵和在后方辛勤劳作的役卒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力量。
  4. 他本以为可以逃过兵役,谁知被编入役卒行列前往边疆。
  5. 在那个时代,役卒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时刻面对战乱和疾病。

这些造句展示了《役卒》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分词解释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zú,cù

1 兵:士~。小~。兵~。2 旧称差役:走~。3 死亡:病~。生~年月。4 完毕,终了:~岁(度过一年)。~业(毕业)。5 终于:~胜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