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介:

zǒng lǐ gè/gě guó shì wù yá mén
1.清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清咸丰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

  • AI解释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中国清朝末年为办理涉外事务而设立的一个中央机构,由奕訢(1833-1898)等人于同治年间提出,在光绪初年由清廷正式成立。

详细解释

在晚清时期,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需求和处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清政府逐步认识到需要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这些事务。总理衙门最初是作为临时性的官署,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体制。它负责处理涉及外交、通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对外交涉机关之一。

造句

  1. 理解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历史背景和职能范围,才能更好地把握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2. 虽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机构设置,但其内部管理方式与现代政府机关仍存在显著差异。
  3.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不难感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4. 通过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廷试图提高自己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但这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
  5. 研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历史可以为今天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一些启示。

分词解释

zǒng

1 聚合,聚在一起:~之。~数。~体。~结。汇~。2 概括全部,主要的:~纲。~则。3 为首的,最高的:~司令。~裁。~经理。~统。4 束系,束头发:~角(jiǎo )。5 经常,一直:~是这样。6 一定,无论如何:~归。“万紫千红~是春”。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gè,gě

1 每个,彼此不同:~别。~得其所。~尽所能。~有千秋。~自为政。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1 事情:事~。任~。公~。特~。不识时~(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2 从事,致力:~工。~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虚。当~之急。3 追求:好(hào )高~远。4 必须,一定:~必。~须。除恶~尽。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曹家~(在中国河北省)。6 姓。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