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降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降的简介:

nà jiàng/xiáng
1.接受投降。 2.投降。

  • AI解释

《纳降》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它指的是敌军或被征服者向己方投降的行为。具体来讲,“纳”是接纳、接受的意思;“降”是指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归顺的意思。因此,《纳降》可以理解为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使敌人或者对立一方停止战斗,并愿意接受对方的统治或管理。

以下是5个使用《纳降》这个词的造句:

  1. 三国时期,诸葛亮运用智谋成功地实行了北伐策略,在祁山之战中使魏军将领马遵投降,实现了纳降。
  2. 清末民初,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为了稳固统治局面,选择对义和团进行招安纳降,最终取得了暂时的稳定。
  3. 在古代战争中,指挥官常常会以各种方式争取敌方将领或士兵投降,并且将他们纳降为己用。
  4. 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恩威并施策略,使得不少地方势力向他纳降,减少了统一的道路阻力。
  5. 在现代某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为了剧情需要会虚构一些情节,如敌对双方的将军或士兵之间达成和平协议,从而实现纳降。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jiàng,xiáng

1 下落,落下:下~。~旨。~临。~旗。空~。2 减低,贬抑:~低。~价。~职。~解(jiě)。~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