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粮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粮的简介:
nà liáng
1. 旧指完交税粮。
1. 旧指完交税粮。
- AI解释
词语“纳粮”是指向官方缴纳粮食或税款,通常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在古代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国家运作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会要求百姓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其他形式的实物税。这被视为是人民应尽的一项义务。
详细解释
- 定义:纳粮,指的是农民或其他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官方指令向政府缴纳粮食等实物税的过程。
- 背景: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粮食是最主要的财富来源之一,因此纳粮制度成为了维持国家财政的重要手段。此过程通常由地方官员监督执行,且涉及到户籍、土地面积等多种因素的考量。
- 历史意义:这种制度不仅是征收税收的一种方式,也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确保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措施。
造句
- 古代农民每年到了秋收时节,都要根据国家的规定纳粮。
-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土地上的产出,因此纳粮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 当地官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纳粮任务,严格要求各村户按照标准缴纳粮食。
- 历史上的一些动乱和叛乱往往与农民对苛重税赋不满有关,这其中就包括了纳粮制度引发的问题。
- 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纳粮的过程常常伴随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这些例子展示了“纳粮”这一词语在历史情境中的应用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状况。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