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斥疏的简介:

chì shū
1.疏远。

  • AI解释

斥疏》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官员或臣子向皇帝上呈的一种奏折,用于直接指出某项政策、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批评。这种形式的疏一般带有强烈的批判性或者建议改正的意图。

详细解释:

  • 含义斥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或上级呈递的一种意见书或谏言。它通常包含了对现行政策、决策或其他事宜的批评,以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特点:这种奏折往往语气较为尖锐甚至激烈,目的在于引起皇帝或官员注意,促使其调整策略或者采纳新的观点。

造句示例:

  1. 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曾多次通过《斥疏》批评朝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唐代的魏征也常常上书《斥疏》,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在治国理政上的不足之处。
  3. 为了更好地改进国家治理,《斥疏》成为了臣子向皇帝进谏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有时候会触怒帝王。
  4. 明朝宰相张居正曾多次撰写了内容深刻的《斥疏》,以期通过直接的批评来推动政策改革。
  5. 在历史上,有些帝王对于收到的《斥疏》非常重视,并采纳了其中的意见和建议。

请注意,《斥疏》在古代是一种正式且严肃的政治文书,涉及的内容和措辞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上造句是为了说明其使用场景与意义,实际撰写时应遵循当时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chì

1 责备:~责。怒~。驳~。训~。2 指,指出:~谬(指出错误)。3 使退去,使离开:~退。4 开拓:开地~境。5 多,广:充~。6 侦察,伺望:~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7 盐碱地:~卤。8 同“ 尺 ”,尺蠖。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