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耱的拼音、解释、组词

耙耱的简介:

bà/pá mò
1.土地翻耕后碎土和平地的统称。

  • AI解释

耙耱》一词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农业领域,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方法。具体来说,“耙”指的是耕地后通过使用耙子进行疏松、平整土壤的一种农具;“耱”是指利用耱具进一步整理和压实土壤表面,使田地更加细密平滑,以利于种子的播撒和根系的生长。

详细解释

  1. :在中国古代农业中,"耙"是一种用来疏松耕过的土地、平整地面的农具。它的作用是将已经翻松的土层进一步耙匀,并使土壤颗粒之间更好地混合,以提高土地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 :而“耱”则是对耙过后的地块进行最后整理的一种工具。通过使用耱来进一步压实、平整已耙过的土地表面,减少土壤空隙,确保土粒紧密相连,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造句

  1. 春耕时节,农民们利用木质的耙耱对刚翻整的土地进行细致处理,以期获得更好的收成。
  2. 在农忙季节,父亲总是很早就起床去准备耙耱工具,以便在一天中可以高效地完成田间的整理工作。
  3. 为了确保小麦种子能够均匀播撒,叔叔用他的铁制耙耱仔细地耙过土地,并进行最后的平整处理。
  4. 耙耱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尤其重要。
  5. 村民们使用传统的农业工具,如耙和耱,来精心照料他们的田地,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在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分词解释

bà,pá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2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两遍了。